想要吃嘛嘛香,保護口腔健康很重要。至於如何清潔口腔,牙科診所常提及的“多漱口、勤刷牙”已是老生常談的內容,但很多人往往會忽略牙刷的挑選與保養。牙刷的材質、大小和護理方式不同,會給口腔帶來不同的影響。
刷毛的軟硬度視口腔衛生而定
牙刷的刷毛有軟硬之分,有人喜歡使用感柔和、刷毛又細又密的軟毛牙刷,有人則覺得刷毛粗且硬的硬毛牙刷用起來清潔效果更好。
這兩種刷毛都有它適宜的人群。軟毛牙刷能夠簡單地清除牙齒縫隙中的牙菌斑(即常說的“牙漬”),但清潔力較弱,不能夠清除較厚的牙菌斑和牙結石,更適合牙菌斑少、口腔衛生好的人群。而硬毛牙刷則相反,清潔力較強,但長期使用有磨損牙齒、傷害牙齦的風險,適合牙菌斑比較厚的人群。
牙刷太軟不能起到清潔牙面的作用,牙刷太硬又容易損傷牙齒以及牙齦。因此,就大部分人群口腔衛生程度而言,應選擇刷毛軟硬適中的牙刷。這樣既能保證刷毛輕鬆進入牙齒的鄰面以及牙齦溝,清除鄰面及牙齦下菌斑,同時又不刺傷牙齦。
挑選牙刷時,也要注意在商品介紹中有無“磨毛處理”相關描述。牙刷刷頭做磨毛處理(將刷毛的利角磨圓)後有利於避免損傷牙齒和牙齦。需要強調的是,對於牙結石已經形成者,無法通過刷牙去除已有的牙結石,應及時就醫,進行超聲波洗牙。
挑選牙刷時,刷毛的排列也有講究。刷毛的排數不宜過多,個束與個束之間要有一定的間距。最常見的刷毛是平整排列的;呈波浪形或V形的刷毛可以在刷牙時讓刷毛較易接觸牙齒相鄰的位置;刷頭頂端毛束特長,能有效清潔難刷的部位;交叉刷毛能挑起並掃除牙菌膜;杯型刷毛,即刷毛呈圓形排列,刷毛外軟內硬,能加強清潔牙齒表面的漬斑。
小刷頭的清潔准度更高
牙刷除了有軟硬之分,還有大小之分。每個人的口腔解剖結構以及個人習慣不同,對牙刷頭大小的要求也不一樣。一般來說,大刷頭的刷毛面積大,刷牙效率也更高,但對於口腔內磨牙後方等深在部位來說難以清潔到;小刷頭刷牙效率雖低,但精准度更高,更容易清潔到口腔的各個死角部位美白牙齒。
牙刷頭大小的確定原則為:將牙刷放到口腔內時,以上下內外靈活轉動為准。一般來說,長度應為2~3釐米,寬度為0.8~1釐米,牙刷頭的形狀應圓鈍。對於清理不到的口腔死角部位,可以另外備一隻更小刷頭的牙刷補充清潔。
牙刷也要及時“換季”
有些人愛刷牙,卻不重視牙刷的更換,往往把牙刷用到“炸毛”才想起來是不是要買新的了,這是大錯特錯的。當您的牙刷出現“炸毛”現象,就該反思一下,是不是刷牙時太暴力或者牙刷很久沒換了。
研究表明,新買的牙刷大概在1個月左右就開始有細菌定殖。人體口腔內有800多種細菌,很容易形成牙菌斑,並代謝產生毒素對牙齦造成長期慢性刺激。若牙刷被細菌等微生物污染,則會形成一個污染源,在刷牙時進入口腔。正常情況下,口腔內的微生物不會致病,但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或者口腔有損傷、潰瘍的時候,微生物從創口進入人體內時,則有可能引起疾病。刷毛變形、扭曲或刷毛顏色變淺都是牙刷需要更換的提示,但如果牙刷狀況良好,卻也已經使用了3個月,也應該更換。建議大家每季度最少更換一次牙刷,有條件者可隔月換一次。
牙刷切莫存放在潮濕環境中
很多家庭的牙刷和其他洗漱用品一樣,都存放在衛生間內。但鑒於衛生間是集浴室、廁所、盥洗室三合一的結構,環境多密閉、潮濕,容易滋生細菌,這對會與口腔密切接觸的牙刷來說是“致命災難”。如沖廁所時,飛散的病菌就會沾到暴露在空氣中的牙刷、牙杯上。
曾有牙科專家對牙刷進行過測試,發現牙刷容易被念珠菌、鏈球菌等細菌侵蝕。而殘留在牙刷上的細菌定殖並可能通過刷牙的途徑進入體內。“被污染”的牙刷不僅降低了清潔口腔的效率,還會成為細菌等微生物的溫床,對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構成威脅。
因此,大家在刷完牙後,不要因為圖省事而把他們隨手放在衛生間裡,而是應該放到乾燥、通風、陰涼處晾乾。刷完牙將刷頭倒置在牙杯中也是很多人的不良習慣之一,這會使刷頭長期處於潮濕之中,導致細菌滋生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將牙刷頭朝上擺放,將牙杯倒扣在通風、乾燥的置物架上,以快速陰乾。
為了防止牙刷傳播細菌性疾病,定期清潔和消毒牙刷也是十分必要的。在使用牙刷前後,應該用流水徹底沖洗並剔除粘在牙刷頭上的食物碎屑,再進行消毒。目前,清潔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消毒和物理消毒等:浸泡消毒包括用生理鹽水、漱口水等浸泡牙刷;物理消毒一般選擇紫外線消毒,如各類智慧牙科的紫外線牙刷消毒器等。